Loading

糖尿病足的日常照護

糖足潰瘍的日常照護,除可遵循以下幾點,作為患者的治療及日常原則,也須留意傷口照護特別注意事項;本文將進一步詳述如下:

糖足潰瘍的日常照護,除可遵循以下幾點,作為患者的治療及日常原則,也須留意傷口照護特別注意事項;本文將進一步詳述如下:

糖足潰瘍的日常照護:
  • 治療大原則: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
  • 患處治療與照護:減壓、清創、促進循環及正確用藥等
  • 自我管理(定期踝反射、足底血管壁硬化症等檢查)

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病變、血管粥狀、動脈硬化及免疫力下降,易罹患足部潰瘍;若要有效預防足部潰瘍發生,就須做好足部護理、定期檢查及治療動脈硬化,並及早發現、及早就醫。

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神經病變患者足部照護方式如下:

  • 每日使用溫水與溫和的肥皂清洗足部,避免浸泡足部。清洗乾淨後以柔軟毛巾擦乾,尤其要小心擦乾趾縫。

  • 每日自行檢查足部與腳趾二次,看是否有龜裂、外傷、水泡、發紅、腫脹、長繭甚至是感染跡象;若行動受限,可在地板上放鏡子來檢查腳底。

  • 檢查足部是否皮膚乾燥,必要時塗抹乳液以滋潤足部,但要避開趾縫。

  • 定期修剪趾甲,腳趾甲應平直橫向修剪,不要剪得太深,再以銼刀將尖銳的角都磨平。

  • 避免任何可能傷害足部的活動,例如:赤腳走路、將足部暴露在高溫下。

  • 隨時穿上鞋子以預防受傷,穿著純棉材質及不過於緊繃的襪子,或是無凸起縫線的厚襪。

  • 穿著合腳的鞋子,使腳趾得以活動。有足部變形情況時,可能須穿著加寬或加深的鞋子,嚴重者可能要訂作特殊鞋。穿新鞋時,一開始避免穿太久,要花時間慢慢適應;若有神經病變,或有發紅、溫熱、長繭等症狀,應穿著走路鞋或運動鞋,以緩和足部壓力。

  • 穿鞋前,檢查鞋內是否有破損或銳邊,或可能讓皮膚受傷的異物。

  • 一年至少進行一次詳細足部檢查。

為了預防糖尿病足部問題發生,建議應戒菸、控制血糖及血壓。有症狀的周邊血管疾病應做結構式的運動治療,必要時,須進行血管重建手術。如不幸發生足部潰瘍,應立即找專科醫師治療,適度地進行傷口清創、並針對傷口問題,分析感染、循環、傷口不易癒合之原因,以進行投藥。
糖尿病患者易有足部潰瘍問題,應早期預防,以免不幸發生,因為一旦有傷口或截肢病史,將大大提升再度發生潰瘍的機率。

(圖片授權:達志影像)

    Reference:
  • 台灣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臨床指引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,2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