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常見併發症

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,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體內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,導致葡萄糖聚集於血液中,形成血糖過高;當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,容易引發多種慢性併發症。根據併發症影響的器官不同,可分為下列幾部分:
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,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體內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,導致葡萄糖聚集於血液中,形成血糖過高;當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,容易引發多種慢性併發症。根據併發症影響的器官不同,可分為下列幾部分:
糖尿病腎臟疾病
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主要併發症之一,容易導致患者終身洗腎,在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都有發病機率;其中,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約35%,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則約30-50%。
當發病後腎功能下降,導致尿毒素累積,進而需藉由透析治療,將尿毒素及體內代謝所生成的廢物排出體外,俗稱洗腎。在台灣,洗腎率逐年攀升,其中一部分也由於糖尿病患者的增加;根據統計,目前國內洗腎患者中約有40-50%皆為糖尿病所引起。糖尿病患者預防腎臟病變的方式,可藉由控制血糖、血脂及血壓於正常範圍內;在飲食中,也需限制蛋白質及鹽分攝取,且戒菸及適當運動都可作為預防腎臟病變的策略。
糖尿病視網膜病變
糖尿病患者 因血液中糖分過多,導致視網膜微血管阻塞,血液供應缺乏;為了獲得足夠養分,眼睛從其他位置新生出細小血管,但由於細小血管發育不良容易破裂,導致血管內液體與血液滲漏。當液體從血管內滲漏佈滿眼睛玻璃體後,容易引發黃斑部水腫、青光眼等視網膜病變。如果沒有適當處置,最終會導致失明,是目前國人失明的最大原因。患者在初期並不會有特殊症狀,常見症狀包含視力減退及眼前出現浮動黑點。糖尿病患者預防視網膜病變的方式,可藉由控制血糖、定期做眼底檢查以防止視網膜病變發生。
糖尿病神經病變
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,神經纖維會遭破壞,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。高血糖會干擾神經傳送信號的能力,並削弱毛細血管的血管壁,影響它提供氧氣和營養給神經纖維,進而損害神經及血管。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症狀多為逐步演變,不易察覺,直到疾病狀態趨愈嚴重;常見症狀包含四肢疼痛、麻木,以及消化系統、泌尿系統、血管及心臟神經功能改變。糖尿病患者預防神經病變的方式,可藉由控制血糖、血脂及血壓於正常範圍內,改變生活型態及適當運動,都可作為預防神經病變的策略。
糖尿病足部潰瘍

糖尿病足部潰瘍是由於神經病變,導致足部感覺較差,患者足部容易受傷,再加上周邊血管病變與阻塞,使得血液循環差及血流不良,造成患部難以癒合。根據文獻顯示,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足部傷口潰瘍發生率為19-34%;在潰瘍期間,由於傷口長時間暴露,容易合併多種細菌感染,導致傷口惡化及骨髓炎等症狀。一旦發生感染惡化,加上周邊血管病變,會導致壞疽而必須截肢。據統計,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約有20%會導致截肢(包含小截肢及大截肢),患者的身心理及生活與工作都會受到嚴重影響,更可能造成社會及國家財政一大負擔。所以良好的血糖控制,妥善的足部照護,加上早期診治,是防治糖尿病足潰瘍的根本之道。
(圖片授權:達志影像)
相關閱讀
糖尿病足成因
-
Reference:
- Armstrong DG et al. JAMA. 2023;330(1):62-75
- Boyd, K. (2023). Diabetic retinopathy: Causes, symptoms, treatment.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. https://www.aao.org/eye-health/diseases/what-is-diabeticretinopathy accessed.
- 台灣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臨床指引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(2017)
- 李洮俊。慢性合併症-腎臟病變。中華糖尿病醫學會全民糖尿病觀測站。檢自http://www.diabetes.org.tw/wddt_heduc01.jsp?P_TNO=EDUC990070003&P_HCTG=G(2024)